德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於民國92年,憑藉著對複合材料的專業,以獨特的專業技術長期為各大品牌OEM、ODM提供產業全方位服務。
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需要枕頭先相伴。這也是身體、器官獲得休息的寶貴時刻...偏偏,我們卻很容易因為睡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睡得輾轉反側、腰酸背痛,又或還沈浸在白天的煩惱、緊張明早的會議、害怕趕不及早上的飛機等等...讓我們的睡眠不夠優質、不夠快樂、沒有辦法快速入眠。
德行天下創辦人有鑑於過去開發各類生活產品的經驗,便想利用本身所長,結合各類複合材料的特性,投入枕頭開發的行列。
從枕頭模具開發、材料研發、創新製造到整合顧客需求過程中,了解到一款枕頭的製作,除了要解決一般乳膠枕悶熱且不透氣的問題,更要同時兼顧到人體工學的體驗性,創辦人常說:「一個好的枕頭,支撐透氣兼顧,仰睡側睡皆宜,才能每天快樂入眠。」
現在導入石墨烯加工技術,讓枕頭的功能性更上一層樓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強度、柔韌度、導電導熱等特性。它是目前為導熱係數最高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熱傳導性能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為了替自己身邊重視的人們做好一顆枕頭。不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舒適度上都能達到最好的需求,即便現今許多的工廠因成本上的考量,顧了外形,忘了內涵,但德侑實業依然不忘在品質上的「堅持、 執著」。
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就是要給消費者最佳的產品
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對材料的要求是德侑實業開發枕頭的初衷,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將極其珍貴的天然乳膠與千垂百練的備長炭完美結合後
創造出獨家環保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乳膠材料,備長炭,石墨烯應用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具備防霉、抑菌、透氣、除臭、遠紅外線等五大功效,並榮獲多國發明專利。
生產過程採用專線製造專利乳膠材原料,全自動化生產保證品質與產量穩定,達到品牌客戶的最高要求。
石墨烯枕頭製作開模一條龍:
選材品管
原料調配
成品製造
包裝設計
若您有枕頭開發構想或是想OEM自己的品牌,歡迎預約現場諮詢,體驗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做製作的枕頭,用最專業MIT精神幫助您打造你的專屬品牌。
德行天下: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網址:https://www.deryou.com.tw/contact.php
RR1515CEFE15ERFE |
作者/裴仁華 潘娘三十歲守寡,守寡后的潘娘雙唇緊閉,潘娘那不啟封的雙唇如一枚杏仁。潘娘的臉很吸引男人的目光,但潘娘回敬男人的目光如冬天的寒冰! 潘娘冷淡男人是因為有海兒,海兒比她自己的命更重要,她不讓她的海兒受到絲毫欺視,潘娘因此而忍受孤獨和寂寞,潘娘孤獨寂寞了二十年。 潘娘在病榻上躺了四年,她的雙腿和右手已經癱瘓,左手可動但不靈便。潘娘剛癱瘓時大隊支書屢屢上門要她住進養老院,可潘娘死守著那句話:養老院是養孤寡老人的,我有兒子,我不去。 支書無奈,只好派人輪流照顧她。 潘娘的腿是因為救她的海兒才癱瘓的,那年海兒十歲,因高燒不退,潘娘在送海兒去公社醫院途中拖拉機因大雨路滑翻入溝底,為了救海兒,潘娘將海兒護入前胸,而她自己則砸斷了雙腿。 經治療,潘娘跛行了多年,但后來便臥床不起。 病榻就在窗邊,窗外斜立著一棵歪脖子苦楝樹,它是潘娘親手栽的,五年多了,按常規,該成材了,可這棵苦棟樹才茶盅口那么粗,因干旱,存留在樹枝上的葉子寥寥無幾,那葉兒在微風中無力地扇動著,如扇動翅膀的黃蝴蝶。 依附在苦棟樹桿上的是絲瓜架,潘娘睜開眼便可看到它,這攀爬在架上的絲瓜藤,種子是她海兒從勞改農場培育出來的新品種,能結一米多長的絲瓜,因為他的發明,獲得減刑獎勵。今年絲瓜開花時節,海兒就能回來。這些是海兒信上說的。 潘娘叫人松了土,并扶著她親自種下瓜籽。潘娘不知這新品種能結出什么樣的瓜,她睜著眼看著它一天天地往上長,看著它探著頭爬上了架子,并竄綠了整個框架,按季節,早該結出絲瓜了。 可四十余天不見雨絲,綠了的葉子又一片片地枯黃,一片片地從藤上往下掉,那藤首在如火的太陽下蔫垂著,掙扎著,潘娘望著瓜藤,心如火焚,再不下雨,這絲瓜定然干竭。雨、雨呀,潘娘腦子盼,心在喊! 天無絕人之路,雨終于盼下來了,下了一夜一天。雨硬了藤徑,輸展了葉片,一根根藤首向上翹了起來。潘娘憑長期種地的經驗,絲瓜是在夜里開花的。潘娘沿著藤徑一根一根地找,終于在一張葉片腋下發現了花乳,起先,潘娘怕是自己眼發花,便睜開眼皮使勁眨了幾下,然后瞇著眼皮把光線集中射在那一點上,她看清了,那的確是個花乳。當潘娘精心用眼光掃著瓜藤,發現每根藤上都有花乳時,潘娘感覺那花乳不是長在藤上,而是長在她心里。 絲瓜終于開花了,她的海兒就要回來了!潘娘感覺此時是一生最舒心的時刻。 她那皮包骨頭的臉顯出了笑顏,她帶著這笑顏永恒地告別了窗外的那種歪脖子苦楝樹,告別了不愿瞑目的已露出花乳的新品種絲瓜! +10我喜歡
六月的風,盈著淡淡的荷香,輕拂發絲。獨倚窗前,靜靜擁抱著自己的影子,心明媚而溫暖。真的很想在臆想里,重拾一段春暖花開的時光,淺踏一徑花香,含笑走向你。 有愛的日子,總能感覺天是藍的,風是柔的,心是溫暖的,看見的都能在眼眸里組合成養眼怡人的美景,看不見的都能在心里朦朧成令人浮想的版圖。無論在哪一個季節,我都想收集一路遇見的點滴,鋪開歲月的素箋,用幸福著墨,以優雅作筆,讓心中的故事一一以花朵般盛開。 這世上的花有無數,有的耀眼奪目,有的風姿綽約,有的千嬌百媚,而我,只想做一朵素雅的白蓮,以溫婉靜雅的姿態開放在你心最柔軟、最幽靜的地方。不管別人怎么看你,怎么待你,我都會用一顆遇見你時的初心,用低眉的姿態,靜守在晨曦中、斜陽里、月光下,攬一把清風的素琴,邀一朵路過的閑云,在每一個念念不忘的日子里,為你靜默如詩,起舞如花。任流光梭回,任歲月荏苒,我都會為你把自己梳妝成你愛的模樣,等待你下一次的邀約。 只要你是微笑的,我一定是快樂的;只要你是愛著的,我一定是幸福的。你說,你踏遍四方,訪遍山水,尋遍江南,此生只為我而來;我說,我登臨寒江,目盡千帆,望穿秋水,此生只戀你一人。你說,為了我,你要把相愛的千回百轉,把紅塵的三千癡狂都書寫成此生最美的傳奇;我說,我要把箜篌的呢喃細語,把洞簫的落寞惆悵都寫意成此生最美的童話。 是你讓我遇見了最美的花開,是你引我走進了最美的夢境,為了你,我隨時可以勇敢堅強、隨時可以柔情似水,隨時可以為愛癡狂。為了你,我可以隨時脫去華麗外衣,可以隨時放下紅塵繁華,可以隨時避開萬千誘惑。今生,你許我一世長安,我許你生死相隨。千里之外的那一只孤雁,是我年年日日的等待,是我分分秒秒的惦記,君,你不來,我怎敢獨自老去? 無論在喧鬧的城市,還是在寂寞的荒野,一個影,一句話,一個夢,都足以給你我溫暖撫慰。日日月月,情到深處人孤獨;歲歲年年,情到深處無怨尤。我的笑顏是你唯一的牽念,你的名字是我唯一的呼喚。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萬千闕歌,我單戀一曲。你愛若春風,我情純如雪,我愿與你用一種遺世獨立的純美共同演繹這世上后無來者的傾城之戀。(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我知道,在我們相愛以后,我們愛情的字典里便再沒有“訣別”這兩個字,因為我們誰也不愿道分離,我們誰也不忍棄對方而去。我不管你是英雄還是平民,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你也不管我是青春還是遲暮,不管我是花開還是花謝,我們,早已拉鉤蓋章,生死相約,認定彼此,永遠相愛相戀,且行且珍惜。君,你若給我安暖,我一定會還你期許。紅塵路上,我愿飲玫瑰清露,為你把這一首專屬于你我的《高山流水》唱到極致。風里、雨里,我的心花只為你盛放。滾滾紅塵,我的愛只為你存在。 一場風花相約不能少了誰,一曲琴瑟相和不能少了誰,無論見或不見,你的江南遺夢,我的濛濛煙雨,都會在云水之畔相遇、相織,那愛的櫓槳將劃動相思的湖水,希望的蘭舟將載著一路的風云旖旎,駛向幸福的藕花深處…… 君,我愿做你愛情故事里的主角,今生只行走、流連在你的一痕山水間。既然已搭上了你的愛情之舟,我就一定會陪你把人生的風景都看透。我不會讓我們的愛宛若煙火,只在瞬間燦爛,最后只落得灰飛煙滅。我也不會讓我們的愛成為指間流沙,只會漸行漸失,最后只剩一無所有。我明白,愛是一場修行,我會虔誠求佛保佑,會用蓮心去打坐,會用真情去布施,這樣,我們的愛一定會共我們生死白頭、千年輪回。 “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我愿許你一世情長,共你一世清歡。今生執子之手,讓我們和著南國的晨鐘、北國的暮鼓,把這最美的相遇和最深的愛戀都描摹成詩意飛揚的水墨丹青。此去經年,我不求長命百歲,惟求君心如我,惟愿此生莫失莫忘。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不舍的一頁,你,就是我讀千遍不厭、念萬遍不倦的詩篇。在明媚陽光下,在寂寞闌珊里,在青燈搖曳處,你,永遠都是我眼里唯一的身影,是我心底唯一的共鳴。和你在一起,我可以忘了時間,忘了疲倦,忘了苦,忘了痛。我不知道該如何留住繽紛的過往,我只知道,愛若純凈,心自明媚花開。我只知道,只要把美好回憶珍藏于季風的琴弦,如此,朝朝暮暮都將有悠揚旋律輕叩心扉,日日夜夜都將有詩情畫意把我灌醉。(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愛是塵埃里綻放出的花朵,永遠需要真情的澆灌,需要細心的呵護。愛若懂得,我會讀你夜闌私語,你會讀我心靈夢囈。愛若懂得,天涯總會靈犀,不語也能默契。愛若懂得,炎熱里總能尋得涼風,寒冷里總能覓得溫暖。愛若懂得,風雨中不會衰敗,荊棘中不會零落,時間愈久,愛的花朵,將花香更芬芳,花開更嫵媚。 此生只愿做一朵純潔女人花,不羨群芳艷,不嫉眾花香,我只愿靜靜開在水之湄,等你,一人來尋,一人來嗅。君來,我回眸,我會在潮來潮去中為你低眉淺笑,花開盈盈。我愿把自己一生的柔情和嫵媚都化作串串音符,在桃花的嫣然里,在荷花的靜幽里,在紅楓的熱烈里,在臘梅的冷香里,為愛搖曳成詩意的樂章。 紅塵變幻,太多的愛情故事總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你,是我賞不厭的風景,是我解不開的心結,我要感謝紅塵的這一份相遇,我要跪在菩提樹下,為愛許下最美的心愿。愿上天綰起真情為我們定制一個相思扣,一頭系著你,一頭系著我,讓我們一生相依,永不分離。 驚鴻一瞥是遇見的美妙,天長地久是相愛的追求。只要你執我之手,無論在哪,我都會覺得歲月豐盈,生命美好。當我手捧你折的柳枝,這顆柔軟的心總能在平平仄仄的詩韻里與你相逢。此生有愛,我心不冷。眼中有芳菲,花開永傾城。只要有你相陪,我的生命就不會有喟嘆,無論踏步哪一程山水,我都能笑閱風雨滄桑,心中永存不改的桃源。任天空翻云覆雨,我自云淡風輕、明媚安然。任風霜冰雪來襲,我皆笑著面對,不去埋怨。煙雨紅塵,我步步蓮花,云水禪心。 煙火人生里,有一種距離,叫遠在天涯,也叫近在咫尺。只要我依著一米陽光,依著你給的溫暖,我想,我就可以將生命的每一寸光陰都細細珍藏,將路過的每一片風景都書寫成溫婉的詩篇。只要有你在,雨巷之雨定會旖旎,幽篁之風定會皈依。只要有你在,愛的純釀一直醇香,心,將一直在幸福的路上。 +10我喜歡
自愿下鄉(短篇小說) 文 | 三月雨 公元1961年,深秋。 長白山余脈青龍山腳下,一望無際的廣袤田野草木枯黃,大地凋敝。 不遠處,撫順東露天煤礦莫地溝工人棚戶區,一排排青磚灰瓦起脊平房,格外冷清,寂寥無聲。 凌晨5點,天剛蒙蒙亮,我家老少三輩8口人早早就起床了。 吃罷早飯,父親、母親和奶奶一刻不停地忙著收拾隨身攜帶的家什細軟。父親將棉衣、棉褲、棉被、褥子、枕頭打成兩個大包裹,母親把單衣、單褲、背心、褲衩、鞋帽、襪子、毛巾歸攏成一個小包,奶奶把肥皂、木梳、火柴、茶缸、煙葉和煙笸籮等雜物裝進兜子里。 父親、母親和奶奶剛打完包裹,呼呼啦啦就來了一大幫鄰居。這些鄰居知道我們要起大早趕火車,特意過來跟父親、母親和奶奶道別。 東院王大娘眼含熱淚,拉著母親的手親切地說:“素蘭,我真舍不得你走啊。”母親深情地回應:“我也不愿意離開你們吶。”一語未了,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西院吳大叔和父親肩并肩地走著,一邊走一邊憨聲憨氣地問:“大哥!你這一走,俺哥倆也不知啥時候還能見面?”對門兒山東小腳李奶奶,拉著奶奶的手顫顫巍巍地朝前走,邊走邊叮囑:“老妹子,別忘了有空兒回來看我呀。”我們一家老小一步一回頭,跟相處多年的好鄰居依依惜別,磨磨蹭蹭地離開了莫地溝工人棚戶區。 我們剛走不遠,來到了母親上班的礦區商店。不知為啥?母親突然嘆息一聲,停住腳步呆呆地站在路邊,目不轉睛地看著礦區商店大門,嘴里一個勁兒地喃喃自語:“我再也不能來這上班了,我再也不能來這上班了。”奶奶知道,母親心里憋屈難受,不愿離開撫順城,趕緊拉起母親的手勸導:“快走吧,別看了。” 離開礦區商店,我們朝西北方向走了八九里地,終于來到了樸屯火車站。到了樸屯火車站,我和哥哥、姐姐才知道,原來這里有一趟開往我們老家阜州市索倫縣的火車。 全家人走進站臺剛等不一會兒,一列開往阜州市的火車就進站了。 父親背著一個大包裹第一個上了火車,奶奶、大哥、二哥、姐姐和我一個跟著一個走進了車廂,母親抱著妹妹最后一個上了火車。上車后,母親仍是淚眼婆娑,一臉怒容,隔著車窗朝莫地溝工人棚戶區遠望,一邊望一邊默默流淚。奶奶明白,母親還在跟父親慪氣,舍不得離開城里,只好一個勁兒地勸慰:“行啦!別哭了。” 上午10點多鐘,我們在阜州市北郊炮臺鎮火車站下了火車。母親懷抱妹妹,奶奶胳膊挎著一個大兜子,父親和大哥、二哥一人身背一個包裹,姐姐和我跟在后面,隨著一群下車的旅客哩哩啦啦地朝檢票口走去。 走出檢票口,對面是荒涼冷清的炮臺鎮。沿著鎮內一條凹凸不平的土路往北走,前面是一片破敗不堪的棚戶區。進入棚戶區,穿過幾趟低矮破舊的小平房很快出了炮臺鎮。 炮臺鎮東頭是一條灰塵暴土的馬路,順著馬路往北走大約八九里地,來到了一片高粱地。高粱地里有一條腰道(東北方言,鄉下人為抄近路,在田野里攔腰踩出只能走一個人的小道,故稱腰道),進了腰道往北又走四五里地來到了蓮花泡村。 蓮花泡村不大,只有三四十戶人家,我們走了不一會兒就出了村子。出村后往東北方向走,來到一片豆地前。此刻,已是中午時分,火辣辣的太陽正好照在頭頂。我們老少三輩兒迎著襲人的熱浪,一個個走得渾身汗津津的,上衣都被汗水濕透了。 日中午時,正是秋老虎發威的時候。烈日炎炎,秋風陣陣拂面,天空萬里無云,像水洗一般的澄清,時不時有幾只老鷹在空中盤旋。我們全家老小走在滿地金黃的阡陌小路上,貪婪地欣賞鄉下迷人的秋景。 秋風把地面刮干了,一大片金黃色的豆地里,一串串稠密的豆莢黃燦燦的,在溫暖的秋陽照耀下閃著杏黃色亮光。 我和姐姐一前一后在豆地里的腰道走著,忍不住邊走邊看遍地一串串黃橙橙的豆稈兒。豆稈兒上飽滿的豆莢裂開了嘴兒,里面有的豆粒兒掉在了地上。我頭一次在田野里見到豆粒,磨磨蹭蹭地跟在姐姐后面走走停停,蹲在地上撿拾掉在地壟溝里的豆粒兒。 奶奶回頭看了我和姐姐幾眼,知道我走累了,是想借撿豆粒兒的機會歇歇腳。奶奶想到這兒,心疼地大聲喊:“小華!別磨蹭了,我背你走。”奶奶說罷,彎腰蹲在地上等我。我慢慢騰騰地來到奶奶跟前,奶奶站起身背著我繼續朝前走。 下午一點多鐘,我們來到了豆地北邊一條小河前。奶奶看見小河,興奮地說:“小華!你看,這就是我跟你說的龍眼河,過了河再走一里多地就到家了。” 龍眼河大約四五十米寬,水深沒腰,清澈的河水嘩嘩流淌,河上橫架一座石拱橋。走過石拱橋,穿過一片高粱地,遠遠地看見滿族營村了。 我家老宅坐落在村西頭,北面是空曠的苞米地,南面有兩家農戶,西面有兩戶人家,東面是連片的民宅。 走進村子,放眼望去,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長著一片綠油油的白菜、油菜、菠菜和綠葉挺拔的蘿卜。不少人家的窗框上,房檐下,掛著一串一串的紅辣椒,一掛一掛的蕓豆角,一綹一綹的豇豆,一嘟嚕一嘟嚕的黃蘑團和松樹丁。看著眼前的鄉村美景,我更加興奮了,恨不得一步跨進老家大門。 在我們回老家之前,大伯接到了父親從撫順寫給他的信,知道近日我們就要回來。這些天,大伯和大伯母一直忙個不停,特意給我們準備了一桌好飯菜。我們剛進屋,大伯母就拉著母親的手笑呵呵地說:“早就知道你們今兒個回來。這不,大清早起來我就宰了一只大公雞燉了起來。” 大伯母為了做這頓飯菜可費了不少心思,盡管家里很窮,但她還是想盡辦法做了一盤清炒雞蛋,一小盆雞肉土豆燉蘑菇,一碗蘿卜咸菜條,半盆鮮嫩綠葉的菠菜湯和苞米面大餅子。此時,我早已聞到外屋大鐵鍋里燉雞肉的香味兒了。 從早晨離開撫順城,我們一家老小坐了幾個鐘頭的火車,在路上一點兒東西沒吃,更何況又走了20多里路,一個個早就饑腸轆轆,肚子餓得咕咕叫了。 不多時,大伯母在外屋喊:“大伙兒吃飯吧!”我趕忙跑到外屋去看。大伯母彎腰站在大鐵鍋前,揭開油漬麻花的木鍋蓋,用黑黢黢的鐵搶刀把苞米面大餅子一個個地搶了出來,輕輕地放在秫稈蓋簾上。 剛出鍋的大餅子焦黃噴香,軟顫顫的還冒熱氣兒呢。我實在是餓極了,拿起一個手掌大的大餅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大餅子嚼在嘴里,甜絲絲的真香啊。大伯母看我噎得直抻脖兒,心疼地說:“慢點兒吃!快進屋喝口白菜湯。”我嚼著大餅子,麻溜進東屋喝白菜湯,不知不覺快要吃飽了。這頓飯是我有生以來吃得最飽的一頓。 這些年來,我在撫順城里始終處于半饑半飽狀態,能敞開肚皮吃一頓飽飯是從未有過的事兒。 作者簡介 王興華,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 +10我喜歡